聋人之友助听障老人们清扫身心障碍
上海老年报2016-01-26 00:00:00 分享

      让只能用手语交流的听障老人也能老有所乐,也能轻松就医……由上海市嘉定区关爱残疾人康复培训中心开展的“聋人之友”公益项目日前荣获第二届创新为老服务大赛“十佳项目”。该项目采用无障碍导医和系列文体活动等诸多方式来关爱老年听障人士,促使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图片来源:都市快报


  把心里话全都"翻译"清楚


  看病时,医患沟通不畅是困扰听障人士的一大难题,其中需要经常就医的老年人更不例外,但嘉定区的数十位老人却十分幸运。自去年起,“聋人之友”公益项目于嘉定区迎园医院试点开设助聋全科门诊,通过提前预约,老人就能获得每月2次由手语翻译员提供的全程陪同服务。熊老伯右下腹疼痛症状已有3年,但却找不出“病根”,所幸在志愿者进行手语翻译的帮助下,医生确诊熊老伯患的是慢性阑尾炎。


  据嘉定区关爱残疾人康复培训中心主任潘海英介绍,2012年至今,该中心承接了嘉定区残疾人联合会推出的“聋人之友”公益项目,该中心社工和区内志愿者每年为有需求的400位持证听力障碍患者提供服务,其中三分之一为老年人,根据老人实际需求提供创新服务是该项目的特色,无障碍导医就是为这些“量身定做”的,今年该服务还有望“走进”嘉定另外两家医疗机构。


  "激活"被忽视的精神世界


  “聋人之友”致力于解决的不仅是老年听障人士的生活需求,由于这些老人的配偶也多为同质性人群,其中有的人甚至还不会写字,所以“搭建”一些供他们与外界进行高质量沟通交流的平台成为当务之急。


  一只美丽的蝴蝶飞到了鲜艳的花朵上,这幅微距摄影作品既鲜艳又清晰,它出自项目服务对象殷老伯之手。除了组织老人们参加一日游、集体文艺演出、讲座活动和手语培训外,该项目社工还邀请部分老人参加摄影沙龙活动,一些老人在退休前过着家庭和单位之间“两点一线”式的生活,退休后的生活就更加单调,如今他们可借助镜头来践行“积极老龄化”的生活理念,其中有些人还成了同好,建立了自己的“朋友圈”。


  潘海英表示,为帮助老年听障人士更好地融入社会,该项目还于两年前成立了一支以老人为主的无声志愿者团队,他们每两个月前往嘉定镇桃园社区一次,和当地老年志愿者一起捡拾宠物粪便,呼吁小区和周边的居民们文明养宠。同时,他们还前往嘉定区社会福利院和马陆镇福利院等机构给入住老人包馄饨,如今,这些老年志愿者已成了当地人眼里的无声“活雷锋”。

标签: